约束性比较强的目标任务是,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发展中经济体也创1999年以来的新高,今年三季度达到11.0%,全年预计接近10%。部分国家如土耳其,2022年平均通胀率超过70%。
冬至阳来复,草木渐滋萌,寒冬本是蓄势待春的时节,世界经济却呈现另一番景象:全球通胀居高难下,市场巨幅震荡。欧元区逐月升高,11月份达到10%。展望2023年,上述阻力因素并未完全消除,并出现诸多新挑战。世界经济希望还在于亚洲经济板块的逆势稳健增长。发达经济体、拉美以及非洲部分经济体将延续当前颓势,占全球大半壁江山的经济体增长动能萎缩,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将大幅弱于2022年,衰退或难避免。
疫情尽管逐步消退,但其辗转反复还是对中国等经济体造成超预期影响。全球债务风险急剧拉高,超半数中低收入国家濒临债务违约,叠加劳动力短缺、贫富分化、供应链受扰等因素,加大世界经济颓势。2.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促进资本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自由便利流动。
首先,广东不仅在外资外贸发展在全国位居前列,而且拥有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拥有1500多万市场主体、7000万劳动者 ,具备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市场规模优势。服务贸易超过9800亿元,同比增长18.5%,居全国第二位 ,具备推进制度型开放的产业基础。(三)率先突破,努力打造制度型开放先行区。目前,港澳资本仍被视为外资,港澳资本在进入广东时仍面临前置审批时间长、准入门槛高等某些政策障碍。
2.尽快将港澳资本视为内资。(二)推进面向港澳的服务业市场开放布局。
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的经济总量低于上海、江苏、山东等省份。从实际情况看,粤港澳大湾区有条件把这个负面清单限制在40项左右。1998-2021年,广东与香港货物贸易额年均增长8%。确立竞争中性规则,提升广东市场监管部门在竞争政策审查与公平竞争执法中的权威性、有效性与透明度,强化对服务业领域的公平竞争监管。
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8.9万家,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6.5%。跨境服务贸易与服务业投资融合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已成为全球服务贸易规则重构的一大趋势。(三)以全面放开与港澳间人文交流为重点实现要素市场开放。(一)在对接港澳规则中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港澳科技成果到深圳转化的直通机制,打造全球科技研发与创新成果转化高地。为此,要率先在广东将港澳资本纳入内资范畴,实现粤港澳资本在市场准入与经营范围的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依托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合作的基础,全面实行与港澳对接的服务业职业资格、服务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管理等标准。4.全面放开服务贸易项下的人员流动。
2.依托先进制造发达的产业基础,制定面向港澳的制造业技术人才单向认可制度,推进某些生产性服务贸易项下的自由贸易。进入 迟福林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制度型开放 中国式现代化 。依据珠三角9市不同的产业特点,形成服务业领域与港澳形成差异化的对接协同。(二)制定实施精简透明的粤港澳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从粤港澳大湾区整体来看,仅靠三个片区不仅难以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的要求,也制约了广东其他地区服务业市场开放进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广东把握我国高水平开放大趋势,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以制度型开放倒逼制度性变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为争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提供重要推动力。
(三)以法律、会计为重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对接。允许企业在商事领域自主选择法律制度,并逐步推广到粤港澳大湾区。
(四)以金融市场管理体制创新为重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资源要素高效配置。这不仅有利于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而且有利于显著提升粤港澳发展协调性和经济竞争力及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更是落实支持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务实选择。
《内地在广东省向香港开放服务贸易的具体承诺》中,在跨境服务领域仍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广东推进高水平开放,重在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进程,主动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
3.除负面清单内规定的措施外,取消对港澳企业股比限制、当地存在、配额限制等。(四)发挥横琴、前海等重大合作平台的带动示范作用推进与港澳规则对接。1.鼓励并支持三地青年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沟通、对话、交流,尤其是鼓励和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在科技创新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港澳高校毕业生自由落户政策,并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购房及社会保障。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演进,党的二十大提出,稳步扩大以制度型开放重点的高水平开放,加快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其次,2021年广东服务业6.9万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位。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广东要率先实现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突破。
可以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重要抓手在于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关键在于粤港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对接融合。1.在法律、会计等重点服务领域,制定粤港澳大湾区认可经济营运商认证标准,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自由开展相关服务贸易业务,并将认证范围逐步向医疗健康、金融等领域拓展。
累计利用外资5239.1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9.4%。以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为重要抓手实施政策体制集成创新,有望使广东在服务业市场开放、要素市场化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此外,广东具备联通港澳的地缘优势,同时拥有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以及横琴、前海两个特别合作区的政策优势,更有条件在制度型开放上大胆尝试。这是符合时代趋势的战略选择,是新阶段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任务。数据显示,1978-2021年,广东外贸进出口额由15.9亿美元 增长至12795.5亿美元 ,占全国外贸总额的比重由7.7% 增长至21.25% ,连续36年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名列第一。由此,使广东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起了领头羊的作用。
例如,粤港澳大湾区跨城市专利合作比率仅为0.95% ,远低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3.发挥澳门旅游、娱乐教育培训方面的优势,促进珠海、惠州等澳门旅游业对接,支持其建设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共同研发具有创意的海上旅游产品。
2.全面落实对港澳服务提供者的国民待遇,列明国民待遇的具体标准,包括准入阶段的管理权力、要素供给、融资方式、进出口权、税收政策、法律保护、司法救济等。2.建立仲裁、调节、协商等非诉讼对接平台,组建由不同法系、不同地区的法律专家构成的法律专家团队,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创建两大法系仲裁模式裁决跨境民商事案件。
2.推动三地高校合作,逐步实现部分高校间的学分互认、课程互认、成绩互认。4.在金融、电信、铁路、民航等服务行业进一步向港澳开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